历史

蔡毓荣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清朝有何影响?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1681年,清军经过几年的鏖战,终于兵临昆明城下,并最终破开城门,至此,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息。消息传到紫禁城,康熙帝非常高兴,准备大摆宴席,重赏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有功之臣。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年后,一位参与平叛的功臣差点被杀。那么,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兔死狗烹”吗?

  康熙帝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确切地说,是这位昔日功臣咎由自取。这位倒霉的大臣名叫蔡毓荣。

  由于李自成将陈圆圆霸占,导致1644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最终打开了北大门,引清军入关。

  李自成最终被多尔衮打败。此时,吴三桂也面临尴尬处境,不过他已经看到大明王朝气数将尽,索性投靠了清朝。此后,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将满清八旗军队直接开进了山海关,进而成功入主北京。没多久,清朝统一中原王朝。

  彼时,由于清廷所依赖的八旗人数实在太少,所以当明朝三位降将耿精忠、尚可喜,包括吴三桂前来依附时,顺治帝举双手欢迎,并且把一些偏远的地区交给这三个人打理,因此形成“三藩”。

  时间来到康熙皇帝时期,三位封疆大吏逐渐拥兵自重,导致社会潜在矛盾不断加深和升级。据史料记载,彼时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尤其是平西王吴三桂,兵强功高,四方猛将悉数归于其麾下。总的算来,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面对如此急剧膨胀的三藩,康熙帝很难安寝。换句话说,如果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那么势成尾大之时,必与清朝分庭抗礼,到时候想再施加压力,也只能是空想。所以,康熙皇帝决定:裁撤三藩。

  蔡毓荣被委以重任

  在平叛吴三桂的叛乱中,蔡毓荣的确功不可没。

  蔡毓荣的父亲名叫蔡士英,随祖大寿投降清朝,被安插在汉军正白旗。在清军入关之后,蔡士英由于多次立功而官至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而蔡毓荣受其父亲影响,初入仕途时,便一路顺风顺水。一度担任湖广四川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起兵造反时,蔡毓荣首先接到云贵总督甘文焜的加急文书,之后,蔡毓荣赶忙派遣沅州总兵崔世禄率领兵马进入贵州驰援。不久,康熙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大将军,率八旗精兵前去讨伐吴三桂,驻守荆州,并由蔡毓荣负责筹备军需物资。

  开战初期,八旗军节节失利,清朝不得已扩充绿营兵。这支部队是清政府招降明军、招募汉人组织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故称为“绿营兵”。而作为统领的蔡毓荣因此前调度不力,让常德、澧州、长沙等地相继沦陷,此时,正是康熙给他戴罪立功的关键之战。好在之后的形势迅速扭转,吴三桂一度从战略主动变成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后续的战斗中,蔡毓荣屡战屡胜。

  随着战争形势对清军有利,康熙认为发动反攻的时候到了,他当即下旨:“授毓荣绥远将军,赐敕,总统绿旗兵,总督董卫国、周有德、提督赵赖等并受节制”。绿旗兵在蔡毓荣指挥下势如破竹,愈战愈勇,先后攻克了泸溪、溆浦、贵阳等地,最终剑指昆明。

  康熙亲自指挥,启用汉将,重用绿营,让三藩平定最终成为现实。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随着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最终平息,康熙欲给蔡毓荣加官进爵。

  因一己私欲,昔日功臣被发配边疆

  由于云贵刚刚经过战乱,百废待兴,康熙帝特命蔡毓荣为云贵总督,筹划善后事宜。到云南时,蔡毓荣为彰显自己昔日的功绩,处处抓人小辫子,大有看谁不爽,就想捅别人一刀。

  于是他上疏弹劾提督赵赖:虽驻守贵州,却反抗留檄调进征官兵。待赵赖向朝廷奏明防守乃第一要务时,得到皇帝首肯后,蔡毓荣才作罢;之后,他又开始弹劾总督董卫国,斥责其不听调度,恐有延误军机。事实上,董卫国从未耽搁延误军机,并且有收复镇压的功劳。

  后来康熙经过仔细调查这些事发现,原来都是蔡毓荣自恃功高,无中生有。因诬告,蔡毓荣被“削五级”,此后他的官运逐渐走了下坡路。而且康熙帝的舅舅、侍卫内大臣佟国维指责蔡毓荣曾贿赂朝廷派往前线的使者。

  侍卫纳尔泰自从陈述之前出使云南,蔡毓荣曾让他的儿子蔡琳馈赠九百银两。

  如果说这些不堪让本来风光无限的蔡毓荣跌下神坛的话,接下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一桩丑闻,更是让他危如累卵,甚至说他的人生际遇从此发生了改变。

  内务府以新自云南归旗之革职知州文定国揭发,蔡毓荣在攻破昆明后,徇私放纵逆党,而且还霸占了吴三桂的孙女,娶为侧室。

  可能让人费解不止咱们读者,还有清朝王室,尤其是康熙帝。以蔡毓荣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想要娶什么样的小妾都可以,但他为何偏偏要找三藩乱党吴三桂的孙女,这不明显跟康熙皇帝作对吗?

  我们知道,明清完成了华夏一统的最后升级,清朝中前期鼓励重用汉臣,但实施情况是这些汉臣顶多担任高级别文成,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八旗子弟不堪重用才重启汉臣。蔡毓荣这般做法,无疑让康熙又对汉臣产生防备之心,生怕他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为了杜绝蔡毓荣再次做大做强,于是康熙将蔡毓荣和他的儿子发配到黑龙江。

  最是无情帝王家,不过康熙没有学刘邦或朱元璋诛杀功臣,他念在蔡毓荣昔日平定三藩之功,收回了刑部提出处理意见即“拟斩,籍没”,而是改为流放,这也算是康熙仁慈之举了。其实在我看来,这更是康熙稳定汉人之心的举措。并且我们知道,几年之后,康熙又大赦天下,蔡毓荣一家得以回到京城,直至最后病亡。

  突然想起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一首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蔡毓荣得势时自以为是,处处以功臣自居,并且擅娶逆贼孙女为妾,实在目无法纪,同时他为了一己私利,处处搅局,徇私枉法,诬陷弹劾无辜之人,试想,康熙皇帝怎能饶他?

  一个字“贪”惹的祸。或许,蔡毓荣发配的那一刻,他才想起走回头路,不过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