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汪由敦(1692-1758年3月1日),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清朝大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二年(1724)进士,改庶吉士。乾隆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军机大臣,吏部尚书,老诚敏慎,在职勤劳。金川用兵,廷谕皆出其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汪由敦逝世。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吊唁,加赠其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端,入祀贤良祠。汪由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兼工书法。著有《松泉集》。
主要成就
汪由敦不仅以政绩和军功显赫,同时还以书法和诗词文章见称。他一生除在翰林院和馆阁中参与、主持编纂了《大清一统志》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担任过《平定金川方略》和《平定准噶尔方略》的副总裁、总裁。
汪由敦还创作了大量诗词文章,有记载的就有《松泉文集》20卷、《松泉诗集》26卷,还有不少收藏在民间,也有透露琐事宫廷诗词如:“大清乾隆制方炉。宫廷西外造办处。沉香花传琢双浮。人看全胜博古炉”。休宁县博物馆就藏有其早年的小楷《孝经》手卷。与此同时,汪由敦又是一位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他除了在充当乡试、会试和殿试的重要职务中拔取了数不胜数的大清栋梁之才;还在日常交往中,提拔、奖掖后进。后辈由此将他奉为韩(愈)欧(阳修)。其次子汪承霈(后官至兵部尚书)受其熏陶,也擅长书画,并颇有造诣。
轶事典故
乾隆年间,他对皇上意图理解得当,所以当乾隆皇帝谒陵及巡幸山左、山右、江浙、盛京等地时,均命汪由敦随行。由敦传写圣谕,快而准确,“入承旨,耳受心识,出即传写,不遗一宇”,深得信宠。乾隆两次平定大小金川(少数民族土司)叛乱,其廷谕均出自由敦之手笔。皇帝为了夸耀自己“十全武功”,下令编写《平定金川方略》和《平定准噶尔方略》两书,汪由敦先后担任副正总裁。他在抵御沙俄对新疆入侵方面是卓有功绩的。
人物评价
汪氏少年爱书如命,读书入迷,且能一目成诵,过目不忘。精读《六经》、尤通(春秋)。约二十四岁时,聆听世父改亭说:家乡名胜故迹日趋败落,而他稍加诠次,前后得诗若干首(四库全书载汪氏1700余首,其中忆故乡有70首),题曰《双溪集》,主要是描写故乡实地景色与民俗风情。
汪由敦为人沉静寡言,笑喜愠不少见于色。遇事有识,默定于中,端凝整暇,极倥偬中亦从容不失条理。他在皇帝身边办事三十余年,以“恭谨”深得皇帝赏识。汪氏见宠与记忆力特强、思维敏捷干练、处事老成持重、在职谨勉有关。乾隆年间,他刚入军机处值班时,皇帝以日所制诗,用丹笔作草,或口授令移录,谓之“诗片”、“久无误,乃使撰拟谕旨”,同时对皇上意图理解得当,所以当乾隆皇帝谒陵及巡幸山左、山右、江浙、盛京等地时,均命汪由敦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