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橱是什么东西?为何红楼梦多次写到?
碧纱橱在《红楼梦》中屡次出现,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林黛玉初来荣国府,贾母疼她,让她与宝玉都和自己住。贾母的大房子,宽敞阔朗又舒适。贾宝玉将之前住的碧纱橱让给林妹妹,自己睡在外面的大床上,里边是贾母住的暖阁套间。
(第三回)当下,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
碧纱橱在《红楼梦》中屡次出现,第二十六回贾芸拜见贾宝玉,“又进一道碧纱橱”。第四十二回,太医来给贾母看病,“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
“碧纱橱”这种建筑形式现在极少见,在古代是最常见的房间格式。
清乾隆年间曹庭栋撰《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详细记载“纱橱”:“夏月可代帐,须楼下一统三间,前与后俱有廊者,方得为之。除廊外,以中一间左右前后,依柱为界,四面绷纱作窗,窗不设棂,透漏如帐,前后廊檐下,俱另置窗,俾有掩蔽,于中驱蚊陈几榻,日可起居,夜可休息,为销夏安适之最。”
《老老恒言》说得清楚,碧纱橱是房中临时组件的隔间,一般用于夏天防蚊避暑。采用专门搭建的镂空隔板,屏风般围挡成小房间。中间是床。围挡直达棚顶,镂空处用纱绷紧,通风、透气,舒适。
碧纱橱独立在屋中,左右四周可过人,所以第四十二回太医给贾母诊病,女眷都躲到碧纱橱后边避人。
明清以前碧纱橱皆是可移动的。有构建直接拼接。苏轼有词:
“凉簟碧纱橱,一枕清风昼睡馀。”
可见碧纱橱最早是作为避暑乘凉之用。一个“纱”字透出凉爽。
很多古装剧那种一个架子房,抬着四处游走,四周挂着白纱,被设置在户外,也都是碧纱橱形制。不过真实碧纱橱上的纱,一定是绷住的,防蚊、防风,也不是那种完全通透的样式,而是以木制镂空隔板隔着。
李清照在《醉花阴》道: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重阳节即将不能再睡碧纱橱,李清照表达的是思念丈夫,孤独寂寞冷的意思。
不过,《红楼梦》成书在清代。清代的碧纱橱形制与宋朝完全不同。基本形成了一种建筑定式。就是大户人家的房中一定设有碧纱橱的位置,成为房间隔断的一部分,被称“隔扇”或“格门”。采用两面夹纱的工艺,既有装饰效果,也美观大方,此“碧纱橱”与苏轼、李清照的碧纱橱形制上有了很大差异。
第二十六回贾芸去看贾宝玉。“又进一道碧纱橱”,表明是怡红院宝玉房中的定式。一进房间门要先穿过碧纱橱,才能进去贾宝玉房中。而碧纱橱,基本是大丫头夜间睡觉的地方。
(第五十一回)宝玉笑道:“这个话,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了,我这外边没个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着。”晴雯道:“我是在这里。麝月往他外边睡去。”
所谓“外边”,就是指贾宝玉房外的碧纱橱。林黛玉初来,贾母让贾宝玉腾出碧纱橱给黛玉,宝玉跟她睡暖阁套间。
贾宝玉不肯,要挨着林黛玉,睡在外面的大床上。证明贾母房间最少三进。暖阁是冬天住的。夏天还要住在碧纱橱才舒爽。
碧纱橱在清朝虽是房间定式,但仍旧是临时性的。隔板可以拆卸,需要阔朗招待众多客人,就可以将之拆解,变成大屋。需要隔断,再重新将隔扇安装即可。类似现在的推拉门隔断。
隔扇发展到后来,装饰效果特别好。木制框架会有很多花样图纹。诗词、绘画、雕刻、陶瓷、玻璃等工艺都有装点。去到故宫,就会看到很多隔扇,也就是清代的碧纱橱。
林黛玉初来是残冬,贾母老人家住暖阁,小孩子完全不需要,碧纱橱也不冷。将隔扇换成遮风式样,就是个独立的小房间。且与贾母一个房间。足见老太太的疼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