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豪格夺嫡失败之后,豪格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比多尔衮大3岁的豪格,夺嫡失败后,为何甘心让多尔衮担任摄政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皇太极白天出去打猎,感觉特别有精神,晚上还跑到办公室加了个班。结果当场就猝死了。由于皇太极当时才52岁,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早逝,所以没有留下遗嘱立谁为继承人。

  这下麻烦大了,因为可以竞争皇位的人有好几个。其中热门人选就有两个,分别是多尔衮和豪格。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十四弟,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按照中原王朝的传统,一般都是父死子继,可那时候的女真人,兄终弟及的情况也不少。因此谁来当皇帝,成了一个大问题。

  各大贵族聚在一起开了个大会,本来大家邀请豪格来做这个皇帝,可豪格却假装推辞表示:我德行不到位,不够格啊!

  这明显是在谦让,结果多尔衮立马表态:既然你不行,那我们就换人吧!

  豪格差点没气吐血,因此大家选多尔衮继位的时候,豪格带头表示反对。而且豪格还拉上了一大帮皇太极的粉丝们,极力要求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

  双方要是这么闹下去,清朝就算提前崩盘了。因此双方都让了一步,多尔衮和豪格都退出竞选,改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但是有趣的是,多尔衮在会后得到了摄政王的位置,而豪格却什么都没能捞着。这是怎么回事呢?豪格能服气吗?

  一、多尔衮只是第二摄政。

  多尔衮作为豪格的十四叔,虽然年纪比豪格小3岁,可毕竟是豪格的长辈。在争夺权力的时候,长辈的分量是可以给多尔衮加分的。

  因此多尔衮凭借长辈的身份,拿到摄政王的位置,一点儿也不奇怪。可豪格能答应这件事吗?豪格其实也很无奈,但不答应不行。

  当时安排的摄政王有两位,一位是济尔哈朗,另一位则是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

  济尔哈朗过去是支持豪格继位的,因此他成为了第一摄政王以后,豪格压根就无话可说。在豪格看来,毕竟权力中枢里,安插进了一个自己人。

  至于多尔衮担任第二摄政王,豪格即使不服气,也无法插手。毕竟多尔衮过去是要争夺皇位的,如今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不仅让出了皇位,还让出了第一摄政王的位置。

  豪格认为,只要自己操作得当,那么清朝的大权,依旧还是掌握在他们这一派手里。他甚至有点窃喜,认为多尔衮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

  二、济尔哈朗毕竟是个外人。

  清朝八位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位非太祖系的就是济尔哈朗这一脉。所以说济尔哈朗虽然也是亲王,也是镶蓝旗旗主,可毕竟不是太祖系的人,算起来就是个外人。

  既然是个外人,即使他成了第一摄政王,其实也不敢和多尔衮正面较量。毕竟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的亲叔叔,论亲疏关系,还是他们比较亲。

  此外,多尔衮手里有两白旗助阵,再加上正红旗也有大量贵族支持,势单力薄的济尔哈朗可不敢独自挑战多尔衮。

  因此即使多尔衮是第二摄政王,其地位和实力,也远超济尔哈朗。那么在处理朝政的过程中,多尔衮自然就成了主角。济尔哈朗也不想为了一个竞选失败的豪格,得罪多尔衮,自然也就甘愿充当绿叶了。

  豪格没搞明白的问题是,当你还是皇位竞选者的时候,济尔哈朗才是你的支持者。当你竞选失败以后,谁还认识你呢?

  三、豪格也失去了3旗的支持。

  原本皇太极手里有正黄旗、镶黄旗这两股势力,后来为了加强皇权,皇太极又把正蓝旗弄到了自己手里。这么一来,皇太极手握3旗,这3旗铁定是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承大统的。

  这也是多尔衮和豪格在争夺大位时,豪格这一派有恃无恐的原因。后来多尔衮分析了一下,这3旗是皇太极的忠实拥护者,但不代表他们一定要拥护豪格,是不?毕竟皇太极有很多儿子,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这3旗不就没话说了吗?

  因此,当顺治皇帝登基以后,这3旗果然就没动静了。毕竟皇位继承人是皇太极的儿子,是不是豪格,对他们来说无所谓。

  由此可见,当顺治登基以后,其实豪格已经失去了这3旗的支持了。这个时候,谁来当摄政王,还轮得到豪格说三道四?

  四、家族势力均衡发展,不可能让皇太极一家独大。

  清朝是以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哥俩的后代,为主要贵族体系,发展下去的。其中,努尔哈赤的后代占据了主要角色。

  最初八旗当中,7个旗主,都是努尔哈赤及其后代,只有镶蓝旗的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

  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本人,也只能由大汗本人领导。

  正红旗、镶红旗的旗主,分别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和代善的儿子岳托。

  正蓝旗、镶蓝旗的旗主,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和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后来换成了济尔哈朗。

  正白旗、镶白旗的旗主,分别是皇太极本人,和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儿子杜度。

  到了皇太极做老大以后,他当然想要把自己的实力提高了,因此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的旗主,全都成了皇太极本人。

  实际上,皇太极是将原来的正白旗、镶白旗,改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这就可以看出皇太极的无奈了,他很想独揽大权,可又无法从其他贵族手里公然夺取他们的旗。

  有人问,难道皇太极就不能找个由头,将这些旗主做掉,拿走他们的牛录吗?不好意思,按照清朝初期的制度来看,这事儿还真不能这么办。因为即使旗主犯法,交出来的牛录,依旧只能在本旗内部瓜分,轮不到外人插手。

  因此,当时皇太极即使想要一家独大,也很难办到,清朝内部,至少有这么几股势力:

  第一,以皇太极、豪格为首的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第二,以代善、岳托为首的正红旗、镶红旗。

  第三,以多尔衮、多铎为首的正白旗、镶白旗。

  第四,以阿敏、济尔哈朗为首的镶蓝旗。

  这4股势力,各自背后都有一堆人支持,虽然往大了说他们都是一家人,可往小了说,他们还真的必须要亲兄弟明算账。毕竟他们背后的那些支持者们,可不是一家人。

  所以说,豪格在对付多尔衮的时候,失去了家族势力的支持,而多尔衮依旧有两白旗作为依靠,你说豪格拿什么反对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呢?

  总结:多尔衮几乎成了最后的赢家。

  当时顺治年纪还小,等于说皇帝掌握的3旗,基本都由多尔衮所控制。而济尔哈朗不敢招惹多尔衮,是个和事佬,结果还因为屁大点事,就被剥夺了辅政的资格。

  至于代善他们家,实力强劲,可他们家的人为了明哲保身,一部分选择退隐,一部分选择支持多尔衮。

  由此可见,多尔衮成了最后的赢家,他独揽大权,把自己的亲兄弟阿济格、多铎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只可惜,多尔衮、多铎寿命都不长,而阿济格又非常平庸,这才让顺治后来翻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