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牧马法是谁制定的?太仆寺卿杨砥生平介绍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明初太仆寺卿杨砥的故事。
杨砥是明朝前期的一个知名官员,出生在山西泽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晋城,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成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被朝廷授予了一个行人司右司副的小官职,主要负责传旨、册封等事。
在这一时期,杨砥向朝廷上了一道疏,表示:“当年汉朝时期,道学家杨雄给篡国奸臣王莽当大夫,最终被后人讥讽了千年之久;儒学家董仲舒所上的《天人三策》以及其诸多的阐述儒家义理的言论,都对世人的教育有所帮助。”
“然而如今在孔庙里所祭祀的只有道学家杨雄,但没有儒学家董仲舒这怎么可以呢?”
太祖皇帝朱元璋认为杨砥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把董仲舒也一起抬进了孔庙。
后来,杨砥被提拔为湖广布政司参议,在建文年间的时候,针对当时如火如荼地削藩行动,他再次上书朝廷,表达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上古时期,唐尧大帝其德行之所以能够恩泽万世,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于自己的九族亲人十分友好,附近陛下也应该同自己的藩王叔叔们和睦相处,共建大明,何故要强行削藩,自剪枝叶。”
杨砥的这一封上书并没有被送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前面,恰好此时他的父亲死了,他就先辞官回乡一段时间。
到了朱棣入主南京继位当上永乐皇帝的时候,杨砥被提拔为鸿胪寺卿,然而他坚持请求要让自己完成三年的守丧礼,完成后又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当时因为在巡视河渠方面存在着失职行为,其本人被降职工部主事,后又改为礼部,到了永乐十年时才被北京行太仆寺卿。
不久后,吴桥至天津一带发生大水决堤的情况,严重损坏了当地的庄稼,杨砥就此上书请求开通德州东南黄河故道及土河,来减缓一下水势,朱棣认为他的建议有道理,便下令让工部侍郎蔺芳去负责此事。
到了永乐十一年时,杨砥兼任苑马寺卿,主要负责掌管其所属各牧监、各苑的马政。在此期间,杨砥制定了新的牧马法,规定让五个老百姓去负责养种马一匹,每十匹马就立一个群头,每五十匹马就立一个群长。被摊派到负责养马的老百姓,其每年减免一半的租粮。
当时蓟州以东至山海诸卫,存在着大量宽广的土地,上面都长着丰美的水草,根本这个新的马政法,在这里屯田的军人,被摊派到养种马一匹,也照样可以减免一半的租粮。
朱棣基本同意杨砥的新马政法,只是要求将被摊派到养马士兵的租粮直接全免了,由此明王朝的马政就此兴盛。杨砥最终于永乐十六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