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为何被称为“药王”?无论医术还是医德都远超他人
古代医学界有众多里程碑式的巨人,他们携带着各自的经典著作,立足于医学之林,他们的医学成果对后世子孙们的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华佗、张仲景之后,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等。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的故事。
孙思邈出生于隋唐年间,是京兆华原人,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幼时身体不好,需要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钱财,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是他便立志从医。好在孙思邈聪慧异常,自幼嗜读如命,长大后更是博览群书,他花了将近十年时间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到了二十岁时,已经掌握了基本医术,能够独立为他人看病了。
在北周静帝时,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入朝为官,但他无意仕途功名,坚决不接受,一心致力于医学。到了隋开皇元年,孙思邈为了增加见闻、磨炼医术,离开了家乡,游历到终南山、峨眉山,又到太白山中隐居。一路上,他不断走访行医,沿途还采集植物草药进行研究,同时也认真研读古代医学著作。孙思邈还吸取了很多道教制药炼丹的方法,在药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唐太宗即位后,听闻孙思邈医术高超,便召唤他入京师长安。对于七十岁高龄的长者,却依然给人以年轻人一般的感觉,让李世民十分震惊。为此李世民多次邀请孙思邈入朝为官,但孙思邈都拒绝了,坚持回到乡间为百姓治病。后来因多次拒绝感到不好意思,碍于情面,孙思邈就推荐了自己的徒弟进入太医院任职。
作为医者,孙思邈觉得在宫廷任职受到约束,不利于提高医术,也不能悬壶济世,因此他大部分时间都与普通百姓在一起。他对于病人一视同仁,外出治病必然全力以赴、专心致志。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不仅是对人有医德,对待动物,孙思邈也同样值得人们敬佩,他不用动物入药。此等高尚的医德,堪称医者的典范。这样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很多人的钦佩,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孙思邈,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到了晚年,孙思邈隐居于故里五台山专心立著,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临床经验相结合,从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经历撰写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
孙思邈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临床医学研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此书不但对研究我国传统医学有重要意义,并且里面提到的不少治疗方法至今仍有实用价值。特别要强调的是,孙思邈在《千金方》的序中以“大医精诚”为题,向后世所有诚心学医的人提出了医生的医德修养问题,后世医家都把它当作为医的师范。
纵观孙思邈的一生,无论是医术、医德还是其医学思想都远超他人,担得起“药王”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