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周武王是怎么处理商朝遗民的?接纳他们了吗?

  牧野之战后,商纣王兵败如山倒,那么历史上周武王是怎么处理商朝遗民的?接纳他们了吗?经过一番商量,周武王决定以殷治殷,将商朝遗民迁徙到了河南安阳,同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负责管理这里。

  一、保住前朝遗民,那是规矩。

  没办法,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晋朝以前,就不存在斩草除根的事情。我们很熟悉的秦始皇,他在灭亡六国以后,也没有说把六国宗室都除掉,反倒是安置在各个地方。

  其实这就是那个时期的规矩,他们觉得对前朝遗民妥善安置,不仅可以赢得好名声,而且可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

  谁能保证自己的社稷能万代永流传呢?你今天对人家赶尽杀绝,将来就不怕别人对你也这么做?因此上古时期的人,是很讲究的。

  比如说夏朝建立的时候,尧舜的后代,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尧帝的后人被分封在唐地,因此又被称为唐尧。舜帝的后人,被分封在虞地,因此又被称为虞舜。

  哪怕是成汤击败夏桀以后,也没有杀掉夏桀,而是将其流放到了南巢,夏朝的部分族人,也就跟着到了南巢。还有一部分族人则定居在了山西。

  由此可见,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前,历代对前朝的宗室遗民,都没有赶尽杀绝。周朝又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周武王又怎么会对商朝遗民下手呢?

  二、遗民不好管,还得他们自己人才行。

  说实话,要想保住面子,遵守规矩,就必须要留下这帮商朝遗民。可问题是,商朝这帮遗民可都是带着国仇家恨的人,你觉得周朝能管得好吗?

  别的不说,这帮遗民多数都是商朝的上等贵族,他们享受着商朝统治下,带来的既得利益。如今这些利益被剥夺了,你觉得他们不会报复吗?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此外,大量遗民的家中男丁,为了保卫商朝,和周朝军队发生战争,最终死在了战场上。这些人对周朝是不是也充满了怨恨呢?

  如果把这些商朝遗民散落地安置在周朝都城或者各地,极有可能成为各种不安定因素,周武王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既然派谁去管都不合理,倒不如让商朝人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划出一块地盘,也就是殷商故地安阳,让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然就不会出去闹事了。其中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三、周武王就不担心这帮人拧成一根绳?

  担心啊,周武王对这帮人还是非常戒备的。虽说是殷人治殷,但周武王还是对殷商遗民做了妥善的监督安排。

  首先,周武王在朝歌的东边设立管国,将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封为管王,负责镇守此地。

  其次,周武王在朝歌的西边设立蔡国,将另一个弟弟蔡叔度封为蔡王,负责监视朝歌。

  再者,周武王在朝歌的北边又设立了霍国,将弟弟霍叔处封为霍王,监视商朝遗民。

  他们3位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儿子,有他们在殷商故地镇守,周武王别提多放心了,压根就不用担心武庚会发动叛乱。他们也被称之为三监。

  不过这种安排结果还是出了麻烦,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年纪太小,因此由周公旦负责辅政。

  这下周朝内部炸开锅了,尤其是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兄弟,死活不支持周公旦作为辅政大臣,因此他们挟持了武庚,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整件事当中,武庚都非常无奈,可以说他是被三监挟持着发动反叛的,压根就没有自主权。三监的小心思很明白,如果事情成了,那就杀掉武庚,表明他们为平定叛乱做出了贡献,如果不成,那就把所有罪责都推给武庚,让他做替罪羊。如果战事一直拖延的话,也能让周公旦意识到,他们三监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朝中给他们留个重要的位置。

  没想到周公旦不吃这一套啊,连消带打,一顿操作,把三监之乱彻底平定了。武庚作为替罪羊自然被处死了,同时被处死的还有管叔鲜。而蔡叔度只是被流放,霍叔处只是被贬为庶民,3年内不得录用。

  四、殷商遗民后来怎样了?

  很明显,周武王设立的三监监督殷商故地的计划,宣告破产了。谁能想到他们4个能聚在一起对抗周朝呢?

  此后项羽在灭掉秦国以后,其实也在秦国故地设立了三个诸侯王,负责镇守秦国故地,顺便监视刘邦。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武庚被杀以后,殷商遗民中,但凡追随武庚一起发动叛乱的人,基本都被抓了起来,美其名曰是接受管教去,实际上则是成了囚徒。

  至于殷商剩下的遗民,则主要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分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微子启还有一个名字叫宋微子,因为他是宋国的开国之君。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微子启没有参与反抗,而是主动投靠了周武王,这才得到了分封。

  第二个部分,则被分给了周成王的叔叔康叔封,康叔封在殷商故墟建立了卫国。卫国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出了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商鞅,他原来被称为卫鞅。

  这么一来,殷商遗民就被周公旦以另外一种方式给摁住了。简单来说,就是把出头鸟都给打掉了,剩下的乖乖仔,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依旧秉持以殷治殷的方针,另一半则彻底成了周王室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