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时期孙权与刘备之间为何产生矛盾导致连盟破裂?

  孙刘联盟的理论层面是源于诸葛亮的《隆中对》。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从“赤壁大战”开始,到东吴、蜀汉的关系完全破裂前,即“夷陵之战”前,孙权势力集团和刘备势力集团的关系,一直是跌宕起伏的。

  这当然是双方的战略诉求出现了相似,也因此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东吴的新丁鲁肃在《榻上策》中,为孙权规划了一条称帝之路:

  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这套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拿下荆州。

  七年后,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为刘备作《隆中对》,其中,也把荆州当作了事业目标的核心之一: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若跨有荆、益……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也成为刘备势力集团此后的最重要战略之一。

  由此,孙权和刘备在荆州方向,是必然会有一战的,除非,孙权放弃称帝的念头,刘备放弃“复兴汉室”的期望。

  在“赤壁之战”前,双方几乎已经要碰上了,孙权已经在此前的五年时间里,三次出兵攻打荆州辖下的江夏郡。

  并且,孙权指挥东吴军队成功地于“赤壁之战”那一年的上半年,干掉了江夏太守黄祖,占据了江夏郡的部分地区。

  当时,刘表长子刘琦为避免被后母迫害,自救的方法就是去接替黄祖当江夏太守,到前线去抵御孙权。

  如果刘琦抵御失败,孙权继续进攻荆州腹心地域,很难说为荆州北线戍边的刘备不会被刘表调到东线去打孙权。

  当然,这一切都因曹操的南征而终止,刘表死后,刘琮携荆州降曹,刘备、刘琦不得不跟同样也需要帮手抵抗曹军的孙权联合起来。

  双方联手打赢了“赤壁之战”,但相同的战略诉求,让双方的所谓联盟时刻处于破裂的边缘。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双方一直在荆州地区对峙、拉锯,以及打口水仗,直至彻底撕破脸。

  在这期间,孙权的决策很重要,可东吴负责荆州方向的几位军事主官的态度,也异常重要,两大势力集团的关系,也是跟着几位军事主官的生死联系在一起。

  一:周瑜意外病死,孙权、刘备没能提前打起来

  “赤壁之战”后,刘备、周瑜联手攻打南郡,南郡就是后来刘备找孙权借走,然后由关羽镇守的地方。

  刘备为啥要借南郡,因为这是周瑜打下来的,本来是双方一起在打,但因曹仁守的严密,刘备一看,短时间打不下来,就带着自己的人去经略荆南四郡去了。

  而且,刘备如果不凭借自己的武力,在荆州占据几个郡的话,也没资格跟孙权谈条件不是?

  周瑜在南郡坚持了一年多,把曹仁给赶跑了,占据了南郡,周瑜也是于这个时期被流失所伤。

  这个时候,荆州的核心地区,其实是曹魏和东吴分据,刘备是被迫以刘琦(刘备表其为荆州刺史)的名义在荆南(今湖南省部分地区)发展。

  在周瑜拿下南郡的同年,刘琦病死,他其实是个空头荆州刺史,早前镇守的江夏,在曹军南下时,就丢给曹军,曹操委派文聘镇守。

  但刘琦毕竟是刘表的儿子,这个名义很重要,他活着或死亡,荆州的归属都能跟孙权掰扯掰扯。

  刘琦一直跟着刘备后面混,他死后,他的部下当然会推荐刘备为荆州刺史。

  孙权当时默认了刘备的这个荆州刺史,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因为,此时的刘备拿下了荆南四郡,还收揽了庐江雷绪的数万私人武装,实力大涨。

  庐江在淮南,雷绪带着几万人跨越几个州郡,跑到荆南来投奔刘备,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很不错的。

  刘备成为荆州刺史后,他的治所在公安,公安属于南郡治下,周瑜在拿下南郡后,被孙权委任为南郡太守,驻扎在江陵。

  公安到江陵的距离,只有几十里路,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距离。

  特别是,周瑜是东吴军队中鹰派的代表人物,在“赤壁之战”后,他一度鼓动孙权囚禁刘备,收揽刘备麾下的武装。

  周瑜跟刘备,只隔着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周瑜不死,双方迟早要打起来。

  最重要的是,周瑜拿下南郡后,又给孙权提供了新的战略,这个战略的要点是,拿下益州和汉中,联手马超抗曹,争夺天下,《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乞与奋威(应该是孙权堂兄孙瑜)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这个字应该是逼迫的意思)操,北方可图也。

  而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这个战略:“权许之”。

  可周瑜在随后积极准备西征时,突然病死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

  于是,孙权被迫放弃了争夺益州的军事行动。

  如果周瑜不死,刘备能眼睁睁看着周瑜兵进益州?显然是不可能的,益州早被刘备视为囊中之物。

  周瑜如果绕开刘备去打益州,刘备一定会在周瑜的后方捣乱。

  且以周瑜的谋略,他难道看不出刘备是他进军益州的隐患?他有没有可能在出兵益州前,先试图解决刘备。

  周瑜加庞统(备注,周瑜没死前,庞统在周瑜帐下为官)携带东吴众将能否打得赢刘备加诸葛亮加关、张、赵、黄、魏的组合不好说,但双方很有可能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这一年爆发严重的冲突。

  可周瑜死了,他不死,孙权跟刘备撕破脸的日子,即使不在建安十五年,也不会拖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

  二:鲁肃接任周瑜,孙权、刘备暂时打不起来了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相比起周瑜,鲁肃算是鸽派,在周瑜生前,他就主张借荆州给刘备。

  孙权在周瑜死后,反正放弃了争夺益州的行动,于是干脆把江陵也借给了刘备,此时的刘备,才得到相对完整的南郡。

  有了完整的南郡,刘备才彻底隔断了江东和益州的联系,他后来也才能安心带兵去进攻益州。

  此后,东吴在荆州方向,就是以鲁肃为主,他一直带兵在跟关羽对峙。

  鲁肃是鸽派,双方自然打不起来,刘备一方得以有了图谋益州的一段安全期。

  这也是后来孙权在评价鲁肃时,对鲁肃唯一不满的地方,《三国志》中记载: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指南郡),是其一短。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恕之,不苟责也。

  鲁肃劝孙权借地给刘备,是为了继续联手抗曹,但相对的,也拖延了孙权获得荆州的时间,给了刘备发展壮大的机会。

  至于是联手抗曹重要,还是获得荆州后,能尽快走上称帝之路重要,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孙权在后来在干掉关羽,重新拿下南郡后,是认为鲁肃有错的。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时,孙权和刘备一度也要打起来,起因是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去讨还南郡,但刘备不给,《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当时,形势已经十分紧张了,刘备统帅五万大军,从益州跑到荆州来,显然是不准备妥协的。

  而且,东吴军队中的如吕蒙这样的鹰派,也一直在劝说孙权动手。

  好在鲁肃才是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军事主官,即使他在“单刀会”上痛骂关羽,可他并不想跟刘备翻脸。

  如果当时鲁肃不是军事主官,他的话语权不能超过吕蒙等鹰派,建安二十年时,孙权跟刘备也该打起来了。

  随后,刘备得知曹操拿下汉中,意识到不能跟孙权翻脸了,才赶紧跟孙权协商荆州的归属,《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这一次,其实刘备是亏了,他本来占据荆州的五个郡,协商后,变成了三个郡,把荆南让出了两个郡。

  这两个郡不是刘备向孙权借的,是他自己打下来的,之所以让出去,是因为他理亏。

  鲁肃在任时,算是给孙权要回来两个郡,也勉强维持着双方脆弱的关系。

  三:吕蒙接任鲁肃,孙权、刘备终于打起来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故,吕蒙接任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军事主官。

  此时,距离刘备借取完整的南郡,已经过去了七年。

  虽然在建安二十年的“湘水划界”时,南郡是划给了刘备,可南郡才是荆州的核心地区。

  孙权想完成《榻上策》中描述的称帝之路,南郡是不可不要的。

  加上鸽派鲁肃病死,鹰派吕蒙上位,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调和,战争的日子已经无比接近了。

  吕蒙上位,加之同年,孙权派人跟曹操重结姻亲,这已经表明了孙权的目的。

  刘备和关羽因此大意,怪不得谁。当然,吕蒙上位,刘备和关羽肯定知道,但孙权试图结盟曹操,他们或许不知道。

  吕蒙为夺取荆州,一直在准备着,期间各种麻痹关羽,包括孙权也配合他一起麻痹。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操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结盟孙权,吕蒙出兵偷袭关羽后路,关羽大意失荆州。

  很多人认为,孙权偷袭关羽是背盟,或许是,或许不是。

  但刘备一方一定是正义的?别忘记了,他是连同宗刘璋的基业也夺了。

  所以,三国争霸,没有什么背盟不背盟的,谁也不是圣人,圣人也成不了皇帝不是?

  吕蒙接任鲁肃,直接促成了东吴偷袭荆州之战,但后来吕蒙的迅速死亡,又阻止了孙权跟刘备的另一场战争。

  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被杀,东吴全取刘备辖下的荆州各郡。

  建安二十五年,孙权进驻公安,根据《三国志·周泰传》中的记载,孙权当时是想“欲进图蜀”。

  没错,孙权想趁机去打益州,但同年荆州出现大疫,随后吕蒙等好几位东吴的重要将领陆续病死,打乱了孙权的计划。

  领军大将吕蒙病死了,孙权也只能放弃设计好的军事行动。

  从他五次亲征合肥的战例看,没个能打的军事统帅在身边,他自己带兵强攻益州的话,估计会死得很难看。

  东吴在几次很重要的战役中,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等,东吴能赢得干脆利落,就是因为孙权不在前线。

  吕蒙不死,没准孙权刚干掉关羽,就又去打刘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