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为何秦朝二世而亡,汉朝却能存在那么久?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开国集团的核心人物,刘邦、萧何、曹参、周苛、周昌等,大多有为秦吏的经历,在他们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兵进咸阳之后,萧何进入秦的丞相、御史等重臣办公地,将其保管的图书、律令、户籍资料全部搬走珍藏。
后来,刘邦被立为汉王,在争天下的过程中,刘邦之所以能够清楚地知道天下厄塞何在、各郡县户口多寡、各地方的强弱之处、天下百姓疾苦为何,都因为萧何提前收走了秦丞相、御史的资料,汉能在项羽所封的十八路诸侯国中迅速完成由军阀向国家的正规化建设,也正因为萧何根据秦的资料,因地制宜地继承了秦的制度。
故此,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既然是汉承秦制,为什么秦在统一天下之后,二世而亡,但汉却能国祚长久呢?
其实,汉只是继承了秦的大部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继承秦的精神内核。
秦之先进,在于其完善的规章制度,秦之弊端,在于秦所设计的规章制度,是一套不断内卷的精神内核。
汉之名臣晁错,对于秦的精神内核,有着一针见血地概括,既先坑百姓,再坑官吏,最后坑王室。秦是一步步地把自己人给坑光,这样的国家,就算没有一个昏庸的秦二世,大抵也是没法国祚长久的。
而汉则不一样,我们常说汉唐盛世汉唐盛世,那是因为汉唐的精神内核是不坑百姓,以人为本。
以汉来说,汉高祖刘邦初入咸阳的时候,就与民约法三章,约法三章的关键不在于多么宽松,而在于以人为本。
汉初的几任帝王,也都很务实。
以刘邦来说,刘邦当年能喊出“大丈夫当如是”的话来,就一点都不想复制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荣耀吗?
肯定也想啊,但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刘邦还是很务实地承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的诸侯国,也在诸侯王纷纷叛乱之后,仍旧保持着诸侯国的设置,为其子孙后来推行推恩令赢得了时间,也尽量保证了天下太平。
刘邦保留诸侯国设置的事情,秦始皇做不到,项羽也做不到。
倘使秦始皇当时分封一些亲贵子弟来压制东方六国,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大抵是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的,无法那么迅速地攻城略地,以战养战,攻破秦国。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孝文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