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女子如果晚婚或者是不结婚的话,古人会受到什么惩罚

  对古代女子不结婚或晚婚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现代社会人类思想高度自由,而女子也不似古代封建社会那般束缚,她们可以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但在奋斗的路途中,难免会出现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的“劝阻”:为什么已经三十了还不结婚呢?

  面对着父母亲戚的催促,当代女性难免有些烦闷,并且还承担着“剩女”这样略带讽刺的称号。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便就有了“催婚”的例子。甚至适龄女子不结婚,轻则被国家罚款,重则被判入狱,家人连罪。

  男婚女嫁在中国古代秉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法则,婚姻嫁娶对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也代表着子嗣繁衍,人丁兴旺。在周朝时期,国家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婚女嫁的官职——媒氏。

  这一官职专门负责安排男女婚嫁、发“结婚证”以及处理婚姻等问题,甚至他们还需要帮助寡妇与鳏夫(丧妻或无妻之人)牵线搭桥。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几乎都出现了“媒氏”这一官职。由此可见,对于婚嫁之事,国家极其看重,而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肯出嫁的女子,国家甚至也会相应给予她们严格的惩罚。

  官府为了给单身男女交往的机会,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呢?

  《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周朝时期,国家举办了男女相会的活动,放在现代社会就类似一个相亲大会。如果有人无故不参加,那便会遭受到处罚。

  发展至西汉汉武帝时期,年龄在十五至三十岁的女性如果没有出嫁,则会受到处罚。她们会被罚七八石粮食,这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七八石粮食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甚至还多。

  迫于被罚款的无奈,这一时期的女性只好在适当年龄出嫁。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十分提倡早婚早育,八岁继位的汉昭帝,甚至娶了六岁的皇后,着实让人难以置信。

  《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也就是说,在晋武帝司马炎时期,曾经下令,女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有权利为那些未婚的女性分配丈夫。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经规定,男子在20岁必须娶妻,而女子在15岁必须嫁人;宋朝时期,男女婚嫁则更早,男子15岁便要娶妻,而女子13岁便要嫁人;发展至明朝时期,统治者改为了男子16岁娶妻,女子14岁嫁人。

  而那些到了法定嫁人年龄,却还是不嫁人或者晚婚的女子,国家则会给予她们严厉的惩罚。例如《宋书·周朗传》曾经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也就是说,女子到了15岁若还没有嫁人,那么不光她自己要遭受惩罚,甚至连累家人与她受罪,将面临被判入狱等惩罚。

  除此之外,在汉朝的孝惠皇帝时期,女子达到法定年龄未曾嫁人者,则需要缴纳罚款。可见当时的朝廷,对于男女婚配是多么的急迫。

  另外还有一些朝代为了催婚,颁布了一些奖赏制度。比方说北宋时期的宋仁宗颁布了“养胎令”,怀孕时期的女子能够获得补贴,甚至贫穷家庭还能够减免赋税。

  而唐朝时期的唐太宗,甚至还将婚配情况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也可见古人对于催婚,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不仅父母操心,甚至国家也跟着操心。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如此急迫的希望男娶女嫁呢?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发展有关。古代人由于天灾人祸以及十分有限的医疗水平,他们的寿命都普遍不长,平均年龄基本不超过四五十岁。因此,在十几岁结婚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并且中国古代的社会情况极其不稳定,伴随着相当频繁的战争。而经历战争,劳动力会很大程度上被消耗。如果人们不早点结婚,繁衍子孙,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口则会大大递减。

  因此只有相当庞大的人口,才能满足国家的社会生产力,这个国家才会兵力发达、国家兴盛。毕竟古代封建社会,基本都是农业社会为主。

  除此之外,每一个朝代的发展,需要人口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也为了拥有更多的税收。因此,统治阶级才会这样急迫的催促男女婚嫁。

  再者,中国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传宗接代,同时也为了家族人口能够顺利地繁衍下去,不光是统治阶级督促,他们的父母长辈也会催促他们尽快成婚。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男女早婚的原因有很多,而古代女子晚婚亦或是不结婚,会遭受到惩罚的原因,也与其有很大关联。

  索幸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开明、发达的时代,现如今国泰民安,自然不需要我们早婚早育。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入了晚婚晚育的行列。他们享受着青春,享受着轻松的人生旅途。

  而没有了家庭的束缚,会让我们进一步减少社会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存在的,还有父母亲人的催婚。

  仔细想想,你有被亲人催婚过吗?

  参考资料:《周礼》《晋书·武帝纪》《宋书·周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