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玄武门事变和靖难之役的性质有何不同?
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和明朝时期发生的靖难之役都是因为皇家子弟为了争夺皇位而展开的斗争,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几千年以来,自有王朝始,从夏、商、周,乃至元、明、清,最顶级的权力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歇过,包括夏朝以前的尧、舜、禹时期的部落首领禅让都充满着权谋和争夺,抛开底层老百姓受不了压迫会造反的事例,那些上层贵族也会因为权力诉求得不到承认而造反。
在皇权争夺中,儿子造父亲的反,兄弟造兄弟的反,这些都是常态,所谓“皇家无亲情”,就是这么直白。失败者当然没什么可说的,只能去地下忏悔,胜利者也会因为非合法性的夺权而想方设法洗白自己,历史上,皇族内部夺权成功后,且成功部分洗白自己的非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莫属。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著名的开国皇二代,都因为不满父亲的皇位继承安排而反抗,过程不同,但目的都达到了。不过,李世民和朱棣的夺权行动中,在性质上又有所不同,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只能算是政变,而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就是踏踏实实的造反,为何这么说?本文略作分析。
秦王李世民和“玄武门事变”
唐朝武德九年发生的这起影响唐朝最顶层权力结构变化的事件之所以不被称之为造反,是因为事变的范围控制在长安这一个区域,涉及到的主要家庭也仅仅只是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和部分他们的支持者,没有形成天下大乱的局势。而且,在事变后,李世民获得了皇帝李渊颁发的合法性文件:
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
两份圣旨让李世民的杀戮行为变成合法除奸,以及合法继位,虽然得到圣旨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堪,但绝大部分唐人是认可李渊的圣旨的,所以,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只能说是政变。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政变,而是听从李渊的安排去洛阳,等到李建成继位后,那李世民就真的只能造反了。
燕王朱棣和“靖难之役”
明初,在北平为明朝戍边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发动的“靖难之役”就是实打实的造反,别管建文帝登基后对各地藩王做出的不友好举动,那只能算是内部矛盾。从法理上来说,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认定的大明朝最合法的继承人,继位的手续无比完善,并且得到了全天下人的承认。
并且,朱棣是从地方起兵对抗朝廷,在“靖难之役”足足打了三年多后,支持朱棣的大明地方也仅仅只有北平及周边,一共才三个城市,其余的都是不认可朱元璋这位亲儿子的,也因为朱棣的行为是被认定为造反,所以南方的绝大多数读书人都宁可被灭族,也不愿意支持朱棣。《明史》在评论朱棣的“靖难之役”是这么写的: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不是什么为了铲除奸佞、清君侧之类的鬼话,就是实实在在的说明朱棣是为了自己的野心,遇上个好欺负的侄子,于是赶紧的夺位。和唐太宗李世民相比,他没有任何合法文件,被朱棣灭十族的“读书种子”方孝孺就是因为不愿意为他做证明才生死族灭,朱棣后来的迁都也和这个多少有些关系,江南士绅从骨子里都认为朱棣是造反。
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都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从继位后获得的功绩上看,算得上是皇帝中的第一梯队,除了自身的抱负和野心外,也是为了交份好试卷给后来人看,原因当然就是得到皇位的过程有瑕疵,不过,政变也好,造反也罢,其实都是皇族争权的常见模式,有本事的皇帝争到皇位总比没本事的争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