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连续击败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一度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那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

  一

  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因为魏国人才太过丰富,乃至于出现了外溢的情况。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自此之后,魏国吸引众多人才前来投奔。但是,因为没有得到重用,这些人才也只能选择离开。

  比如商鞅是卫国人,战国时期,商鞅来到魏国,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并担任中庶子。当然,中庶子只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官职,这满足不了商鞅的胃口。并且,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后来,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的消息,商鞅就另谋高就了。同样的道理,作为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出师后,获得了魏国的重用。对此,庞涓并不希望孙膑也来插一脚。于是,他就设计陷害了孙膑,这导致孙膑最终为齐国效力。

  二

  就第二点来说,则是和魏国君主的水平存在直接的关系。魏文侯作为魏国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做到了礼贤下士,从而获得了李悝、吴起、乐羊等众多一流人才的倾心辅佐。但是,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猜疑吴起这位大将。于是,吴起离开魏国,来到了楚国,并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

  等到魏武侯去世后,魏惠王的用人水平更是又下降了一个档次,比如孙膑、商鞅等人,都是在魏惠王时期离开魏国的。与此相对应的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几乎个个都对人才礼遇有加,保持着对能人志士的渴求态度。

  三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魏国是当时天下的中枢,并且魏国所处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早期的文化、经济中心。由此,不管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才,还是百家争鸣时代下流动的人才,基本都要从魏国走一下。

  但是,不好的一面是,身为四战之地的魏国,经常要和齐国、秦国、楚国等国家打仗。而稍微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或许会明白,四战之地的国家难以保持长期强盛。特别是在东临强齐,西临暴秦,北赵南楚的战略形势下,魏国的对外扩张必然受到限制,从而会阻碍到魏国人才的发展。

  于是,自魏惠王即位后,魏国因为遭到了齐国、楚国、秦国等大国的夹击,逐渐走向了衰落。特别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更是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在此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衰落,魏国的人才流失问题自然也加剧了。最终,魏国在战国后期走向了衰落,并最终在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