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初十分落魄,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追随刘备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跟随着,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223年,一代人杰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举全国之力,不顾魏国可能从背后偷袭的危险,攻击孙权。殚精竭虑,劳苦远征。然而战术心机,都非刘备所长。最终刘备败于东吴战神陆逊之手,所率大军七零八落,刘备在部将拼死保护下,退守白帝城。失去亲人的悲痛,加上远征失败的不甘,使得刘备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弥留之际,刘备为自己的儿子刘禅写下了一份这样的遗诏:
“我最初只是腹泻,后来又出现了其它并发症,恐怕是治不好了。人能活到50岁,已经不算夭折了。而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已经是赚了,没什么可惜的。只是担心你们几个。我听人说,丞相夸你认知有了很大进步,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真是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加油,加油。不要因为坏事不起眼就轻易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不起眼就不去做。只有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才能让人服你。我德行不够,不要学我。闲的时候,可以读读《汉书》、《礼记》以及诸子百家作品、《六韬》、《商君书》,这些书可以让你提高智商。听说丞相为你专门手抄了一份法家、兵家的书籍,还没给你,就在路上弄丢了,很可惜。你今后要自己多想办法去学习,提高自己。”
在遗诏里,刘备叮嘱儿子,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格,原话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的成功,就是人格的成功。在群星璀璨的众多三国英雄里,刘备是出道时最穷的。虽然祖上跟皇帝沾亲带故,但当时民间姓刘的不计其数,都跟皇帝有点儿沾亲带故,这点出身,在有身份的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刘备的地位,是靠自己的人格一点一点争取来的。
没有地盘、没有资源的刘备,能让关羽、张飞誓死追随,不论贫穷、疾病,都不离不弃。关羽一度被位高权重、财大气粗的曹操俘虏,曹操给予关羽远远超过刘备给予的待遇,关羽就是不忍心离开刘备,转身又想办法回到了刘备身边。在现代人看来,关羽这样选,不管怎么看都是非常傻逼的行为。因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关羽选择了相信人格,他认为人格高尚的刘备迟早会成功,而且永远不会负他。
事实证明,关羽是对的。因为刘备为了给他报仇,愿意拿江山做赌注。如果换了曹操,就不会。换了孙权,更不会。曹操、孙权绝不会因为一个将领而拿自己的事业冒险。
宛城之战中,跟随曹操多年的护卫将领典韦被张绣杀死,事后虽然曹操哭的稀里哗啦,但等张绣上门投降时,曹操还是开心地接受了。曹操太理性,在他眼里,跟随多年的典韦,也不过是一件工具而已,为了工具报仇,简直太傻。同样想法的还有孙权,周瑜在东吴创业初期就跟着孙氏兄弟,周瑜死了,孙权也没有跟刘备大动干戈,甚至连抗议都没有。曹操、孙权,都是非常理性的政治家,理性到看所有人都像看一件东西。
刘备死前,还对另外一个人满怀愧疚,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跟随刘备多年,刘备对诸葛亮一直言听计从。但在为关羽报仇的最后一战,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因为在刘备看来,再好的计谋、再大的利益,也不值得用兄弟来交换。
但在临死前,刘备给诸葛亮说了这样一番令诸葛亮没想到的话:
“你的才能远远超过曹操的儿子曹丕,安定国家是没有问题的,实现当初我们的理想也是没问题的。如果我的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实在烂泥扶不上墙,皇帝就由你来做。”
这段话如果是由曹操说出,那就绝对是试探,是考验,可能房子外面就埋伏了一大堆杀手,一个回答不对,就会人头落地。但由刘备说出,那就是信任。因为刘备和曹操,不是一类人。刘备能为关羽不要江山,也能向诸葛亮托付江山。
有人说刘备很有心计,处处都是装的,都是为了收买人心。其实三国里最会装的人是袁绍,连袁绍的手下都说袁绍外表宽厚、内心自私。袁绍的手下都不是傻子,都对自己的老板看的清清楚楚,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明文记载。刘备建立的蜀国最终不是胜利者,如果刘备真是装的,那么一定会有相关的言论和记载,毕竟胜利者不需要为刘备遮遮掩掩,可惜敌国编写的史书上也没有人说刘备是装的。
刘备的蜀国最终被晋朝所灭,晋朝的史官陈寿这样赞叹刘备:
“刘备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待人厚道,很像刘邦,极具英雄的气质。当他把江山和儿子全部托付给诸葛亮时,没有其它的想法,并不是试探。刘备和诸葛亮都心怀大局、心怀使命,这是古往今来很难得的人物。”
这是敌方对刘备发自内心的评价,此时距离刘备去世已经七十多年了。
普通人为什么要学刘备?因为在一无所有时,刘备珍惜身边跟随的每一个人。在事业有成时,刘备信任身边多年跟随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薄情,不拿感情做交易,也不拿事业当借口。这样的人不值得追随,还有什么人值得追随呢?普通人没事学上层玩心机,最终害死的一定是自己。做人,还是有人情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