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已经具备条件,为什么却不敢称帝?
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原地区逐渐壮大,并扩大了其影响力。即使在东汉末年,尽管汉室衰弱,战乱频发,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义等核心价值观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在那个时代,曹操虽然渴望突破儒家文化的限制,但受其影响深远,因此他始终没有触碰到篡位这一底线。
曹操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声。举个例子,每当汉献帝给他任官时,他都会写上三次辞谢的奏章,才接受这个职位。曹操多次强调自己没有篡位的意图,专心致志于辅佐政府,忠心耿耿。在那个充满竞争对手的时代,如果曹操触动了汉献帝的地位,他将被指责为乱臣贼子。作为一个注重面子的人,曹操无法容忍被人称为乱臣贼子,因此只能老老实实地做大臣,为后世铺平道路。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确立了。赤壁之战也让曹操认识到,短时间内他无法对抗孙刘联军。如果此时曹操称帝,他将成为众矢之的。假如刘备和孙权打着讨伐逆贼的旗号联合起来进攻曹操,曹操可能难以抵挡他们的攻势。
尽管曹操在朝中没有对手,但他必须警惕外敌的威胁。在自身实力尚未达到绝对强大的情况下匆忙称帝,将削弱他一直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对于还没有完全巩固势力的曹操来说,汉献帝仍然是他的重要依靠。聪明的曹操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抛弃汉献帝,他深知这样做对他自己的长远利益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