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爱德华·埃尔加的作品有哪些?他留下的音乐密码是什么含义

  代表作品

  著名的有: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梦》《基督天使》《王国》,音乐会序曲《安乐山》,音诗《法斯塔夫》,《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合唱曲《黑色骑士》、《奥拉夫国王》、《Salut

  dAmour》(爱的赞礼),管弦乐《谜语变奏曲》《威风凛凛进行曲》等。

  音乐创作

  埃尔加显然受过施特劳斯的薰沐。他的某些旋律隐约带着施特劳斯固有的手法,大跳幅音程,曲势雄浑,

  并时有始料未及的转折发展。埃尔加的管弦乐法也受『英雄的生涯』作曲者之惠良多。不过施特劳斯谱写管弦乐的方法虽然效果凸显,但是往往只能仅以规模和音乐取胜,

  埃尔加却能营造出更澄澈的音响。

  埃尔加继『谜语变奏曲』后,又推出许多人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

  即依据英国主教纽曼的剧词谱写的神剧『吉隆修士之梦』。『吉隆修士之梦』一剧确实有高贵优美的部份,不过亦不乏流于沈闷的宗教虔诚表现,

  因此它虽是埃尔加最具野心的作品,但却不如其崇拜者所言,是他最优异的作品。它在埃尔加作品中的地位,差可比拟为『生之弥撒』在大流士作品中的地位:野心虽大,

  成绩却不如预期。

  『在伦敦城内的乐园』于1901年晤世。埃尔加从不趋附流俗,矫情伪装成国民乐派作曲家,但是在此剧中,一如后来1913年『法斯塔夫』,

  其中流贯著强烈民族精神。此曲所描绘出的升平和乐景象,也许不尽是伦敦城的写实,

  但确是除了英国子民外,再也没人能创作出如此的乐曲。他的四首『威风凛凛进行曲』也是如此;D大调的第一号进行曲对艾尔加的重要性,有若『悲伤圆舞曲』之于西贝流士,

  以及升C小调前奏曲之于拉赫玛尼诺夫。在世界各地爱乐人士眼中,埃尔加就是『威风凛凛』作者。过后不久,英王爱德华七世提议把曲调配上歌词,

  『希望与荣耀之国』于焉诞生。如果说埃尔加在此之前已经鼎鼎大名。

  『威风凛凛』让埃尔加名利双收,但是就音乐发展而言,却是有害无利。这首进行曲让他蒙上吉普林式的歌颂帝国强权主义色彩,

  以致有些人以为『威风凛凛』作者创作的音乐都不足以观。明眼的音乐家们也拒不接受它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一首气势雄浑的优秀进行曲。埃尔加有一连串优秀的作品--如供弦乐团演出的华丽序奏与快板(1905)、第一交响曲(1908)、小提琴协奏曲(1910)、第二交响曲(1910)、大提琴协奏曲(1919)。埃尔加另外也致力于一阙庞大的三部曲--『传道者』在1903年面世,

  『王国』在1906年完成,不过都未能挤进国际曲目。至于三部曲的第三部份却一直未能谋面。

  埃尔加的两首交响曲均属后期浪漫时代的雄伟巨作,活力充沛,合于布拉姆斯传统,却又带著施特劳斯的风韵。两者皆为优美、扎实的佳作,

  虽然同是明显带有前人痕迹的作品,但却能与埃尔加个人典型风味和旋律共收烘托之效,而无窠臼之弊。这两首交响曲都有挽回时代狂澜、重获青睐的趋势,

  另外在潜意识中回应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协奏曲亦是如此。埃尔加晚年最佳的作品,恐怕非大提琴协奏曲莫属。这是一首挽歌式的作品,个人风味浓郁,

  优雅旋律绕梁三日。其以抒情风味开端的旋律之美,在尤其喜爱长式乐句的埃尔加作品中亦属罕见。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足可与德弗札克的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并列为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必传之作。

  1919年以后,埃尔加的创作生涯嘎然而止。他在往后十五年间仍断断续续撰写了几件作品,不过为人演出的机会甚少。像罗西尼与西贝流士一样,

  埃尔加决定在创作生涯如日中天时见好就收,功既成,名已遂,不妨急流勇退。

  A小调钢琴五重奏(1918)及大提琴协奏曲(1919)算得上是他暮年最重要的两件作品。谛听挽歌似的大提琴协奏曲,

  不禁让人想到埃尔加--不论是否出于意识--正在做他一生最好的告别式,预备遁回隐蔽的自我世界,不再恋栈于红尘俗世。

  1930年代人士不了解隐藏在埃尔加闪亮耀眼后期浪漫乐派乐风之后的,是其音乐特殊的风味。埃尔加与维多利亚前辈不同的是,

  他的每一个音符都饶富个人韵味。或许他的管弦乐曲以史特劳斯或华格纳为本,交响曲与协奏曲形式以布拉姆斯为榜样,

  不过他对旋律及形式处理的手法都有独到见解。埃尔加腕下弛张的旋律、空疏的间隔、华丽的流转跃动,以及流露的自信与坚毅,即可以表现出非不列颠莫属的感觉

  (这种感觉难以笔墨形容,不过确实存在著),也可以看出是那位作曲家所有,乐史上的其他作曲家莫能办到。光这一点,

  就足以让其乐曲地位居于技巧比他优秀艺匠或更先进的实验家之上。因为不具个人风格的音乐,不论技巧多么高超,

  都绝无生存的馀地。或许埃尔加音乐中爱德华时代与中产阶级味道太浓,或许宣扬不列颠的帝国主义(明指或暗示),也或许承袭著传统的窠臼

  (『吉隆修士之梦』当然亦在此列),但是它沛然充塞著活力与个性的事实却是无人能否认的。埃尔加能随著此时期的吉普林与其他人物再次为世人所瞩目,

  事出并非凑巧。

  埃尔加音乐里特别属于爱德华时代的乐句语法,

  或可使演奏者为难。埃尔加所使用的成员众多庞大乐团也常使后世指挥家失去平衡,其音乐难免要显得俚俗。埃尔加本人深知这个问题,

  并表示极度关切。他曾对评论家恩尼斯。纽曼说,各种表情都已经被他写进乐曲里了,

  指挥家必须作的无非是遵照各种指示行事而已。他渴望的说:「只要人们肯依照总谱上明载的方法演奏,一切都可迎刃而解。」纽曼认为若不如此,

  爱德华时代的感伤主义就要趁虚而入,甚至凌驾在音乐之上,让埃尔加饱受旁人莫须有的责难。

  音乐密码

  1897年,英国作曲家爱德华·艾尔加(Edward Elgar)给挚友多拉小姐(Miss Dora Penny)留下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写着87

  个歪歪扭扭的符号,里面明显藏着艾尔加想对多拉小姐说的话。多拉本人一直没能读懂这封信。1937

  年,多拉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将这份密码公之于众。这个密码直到现在仍未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