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盗墓贼挖到了一本书,证实了曹丕篡位后说的这句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部《二十四史》洋洋洒洒记载了五千年的历史的,这是国人值得骄傲的事。当然中国古代朝代数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如果仔细看一下历代开国帝王的建国方式,禅让是非常常见的字眼。根据《史记》记载,最早的禅让是尧舜禹之间的政权交接,但史书却记载相当粗燥,而司马迁对它却给予很高的评价。

  到了后来,史书对禅让描写相当清楚,其流程大致是权臣经过“三请三让”,才迫不得已出来做皇帝。譬如曹丕就是这样代汉的,而史书记载他登基仪式结束后,转头对亲信大臣说,“尧、舜之事,吾知之矣”。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有位盗墓贼挖到了一本书,上面记载了关于禅让的事,居然证实了曹丕的话。

  有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古代盗墓高峰期一般发生在改朝换代之际,盗墓贼都是趁着乱世的浑水行动,譬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一口气将唐朝诸帝的18个陵寝关顾虑一个遍,但此事发生在刚刚统一天下的西晋。由于西晋统治者横征暴敛,争相斗富,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们为了活命便加入了盗墓的大军。太康二年,汲郡有个叫不准盗墓贼瞅准了一座古墓,趁着黑夜就动手,但结果里面除了散落的竹简,没有任何金银玉器,大失所望的不准转身离开了。

  可是地方官发现了此情况,并得知墓中有大量文物,便急忙派人清理竹简。后来陆陆续续地从中搬出来足足十马车,而竹简保存得很完好,但却是由古文写成。当然此时也惊动了中央,皇上派自己的重要亲信前来整理。经过日夜的劳碌之后,竹简的内容被破译出来,并命名为《竹书纪年》。此书记载了夏、商、周以及春秋的晋国和魏国的历史事件。

  虽然有人对整理结果表示不满意,后来又陆续的开展了考正,但他们发现了此书记载的事情与当时流传的《春秋》和《史记》存在着很大的出入,譬如关于商朝伊尹流放太甲的事情。按照史书记载是成汤开创殷商基业之后便早逝,而后继之君也都继位时间不长,帝位传到成汤长孙太甲,这任君主却肆意妄为,不理朝政。而担任相国的伊尹觉得国家堪忧,便将其放逐,而自代国政。后来,伊尹发现太甲浪子会头,又将他扶上君位,使得商朝强大起来。

  可是《竹书纪年》中却记载伊尹是位权臣,利用四朝元老的身份废除年幼的太甲。但被废的太甲不甘心废除,利用七年的时间卧薪尝胆,联络大臣,最终复位成功,并诛杀了伊尹。

  除了此事外,《竹书纪年》还记载了关于舜与尧之间的事情也很特别,“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也就是说舜禅位给尧的事并不简单,而是一场阴谋政变。

  至于《竹书纪年》的准确性如何?后世出土很多甲骨文都与此书相吻合,足以证明此书的可信度。那么为何《春秋》和《史记》记载不同呢?那是因为孔子修《春秋》时采用春秋笔法,更改隐瞒了很多事实,而司马迁修《史记》前,秦始皇曾发起一场大范围的焚书,造成司马迁可用的材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