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曹操做的这件事,后人张学良效仿,结果引发了一场动乱

  熟悉三国历史或者《三国演义》的读者对“曹操焚卷”的故事不会陌生:官渡之战时,曹操截获了手下将士与敌方的来往信函,但他非但没有顺藤摸瓜,清算旧账,还把所有信函全部焚毁,决心既往不咎。曹操自称:“斯时孤且不保!”对将士们的背叛表达了理解。

  曹操此举被奉为千古美谈,他用智慧与气度俘获了人心,赢得了尊重,实现了双赢。这样伟大的创举,在历史上当然不能只上演一次,后世从来不乏效仿者,少帅张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1925年的郭松龄倒戈是奉系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郭松龄兵败被杀对奉系是个巨大损失,张作霖原本是要借郭松龄这员猛将西伐冯玉祥,南征孙传芳,稳固他中原霸主的地位。但郭松龄这一反一死,张氏父子的军事计划完全被打乱,雄霸天下的野心也宣告破灭。更要命的是,郭松龄率领的是奉系最精锐的部队,反奉失败后,怎么处置这些人成了一个大难题。

  张学良一直都算是个比较仁慈的将领,他没有选择赶尽杀绝,而是效仿曹操,把奉系将士与郭松龄私交的证据全部当众焚毁,希望借此稳定军心,避免动乱。至于效果,一定是有的,大部分曾怀有异心的将领都选择了重回张氏父子怀抱,但也有少数郭松龄死党拒不归队,誓死反奉。

  比如,郭松龄兵败身死后,参谋长兼炮兵旅长魏益三就仍执迷不悔(当然,也可以说是不改初心),率领数千残兵依附了冯玉祥,彻底与张氏父子决裂。

  无论曹操还是张学良,对背叛自己的手下选择原谅而非赶尽杀绝都不失为明智之举。只是,万事说着容易做起难,真正轮到自己身上,很多著名将领是做不到如此仁慈大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