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乾隆皇帝为何会甘愿当太上皇?

  乾隆皇帝为何会甘愿当太上皇?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其实从乾隆在位的中期开始,整个大清王朝就开始思考太子的问题了。

  和其他的朝代不同,清朝几乎在乾隆之前没有嫡子即位的“传统”。这让以“十全老人”自称的乾隆感觉略有瑕疵。

  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

  乾隆膝下有十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在这十七个儿子中,乾隆最看重的就是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个嫡子。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两个儿子却先后去世。乾隆也在数十年内再也没了立储的想法。

  乾隆皇帝虽然表示还未想好这个问题,这种措辞短时间内还则罢了。

  但动辄数十年没有考虑太子位,这就让手下的官员不免纷纷多想。

  “大清不宜立太子,岂以不正之云自待也?”

  说这句话的人叫做金从善,可惜他说这句话的后果却并未从善。他打脸的不仅仅是清国皇帝,更是大清最好面子的皇帝。

  随着金从善被杀,乾隆帝以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这篇文章几乎囊括了所有前朝太子祸乱的因果。

  汉武帝以太子据而有巫蛊之祸,唐太宗立太子承乾以至魏王构陷,起兵叛乱。明朱高炽为太子时,汉王朱高煦百计相倾,后高炽因惊早逝。

  乾隆在文章的中篇还言明,之前曾将孝贤皇后所生的嫡子立为皇太子,并且诏书已经写好,藏在了大殿匾后。只可惜两子相继夭亡,遂不敢言皇太子之事。

  皇祖康熙曾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不敢僭越其位。已经自称十全老人,不敢窥探祖宗功绩。

  这就相当于向清朝的臣民们保证如果能有幸统治六十年,一定会下台传位给皇子。

  此诏令一出,臣民皆喜,纷纷猜想谁是下一任皇帝。

  乾隆皇帝见到手下人这么兴奋,就对皇子管束得更加严格。就是害怕之前的争储之事在本朝再一次发生。

  清乾隆时期,对皇子的制度之严和限制之深,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之最。

  可能有时候限制不足以描述这种状态,应该是提防和戒备。

  甚至是戒备到皇子们一切的做派都是虚伪的,最出名的就是活活吓死了大阿哥永璜。

  原因就是在孝贤皇后去世期间,庶长子永璜的悲痛在乾隆眼中就是做戏。

  “大阿哥并无哀慕之愧”

  如此不孝,难继大统。

  直到大阿哥死后,乾隆这才发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糊涂的事情,就追赠永璜为安定亲王。讽刺的是永璜竟然是以这种方式第一个获封的爵位。

  从乾隆对皇子的防范来看,爵位自然不可能轻授。

  但不管怎么拖延,皇太子还是要早日定下。

  此时有资格获封太子的除了早夭和过继给他人的阿哥外,

  还剩下老八、老十一和老十五、老十七。

  八阿哥为人轻浮,并且患有脚疾。PASS!

  十一阿哥过于文弱,脾气古怪,性格吝啬。PASS!

  十七阿哥举止轻佻,小小年纪就私自出宫寻花问柳。PASS!

  乾隆左挑右选,只剩下了十五阿哥永琰。

  早年间的永琰并没有被乾隆放在心上,因为永琰相比几个兄弟略有笨拙,再加上母亲是汉人出身,所以并不受宠。

  但永琰却有一个其他兄弟没有的优点,勤能补拙。

  在乾隆皇帝的高压之下下,永琰从未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反而是更加好学。连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者都夸耀永琰,

  刚明有戒,聪明力学。

  于是乾隆帝就将永琰

  暂定

  为第一继承人,这件事刚开始也只是几名军机大臣知晓。

  这年的永琰,才不过十三岁。

  随着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永琰也慢慢地得到了乾隆的肯定。不光好学,人性还诚挚敦厚。长相端正,举止也高贵明雅。

  即使是在接受帝位时,永琰也不过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乾隆将大清的未来交给他还是很放心的。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

  永琰接过了父亲乾隆交给自己印有皇帝之宝的青玉大印,这次的权力交换空前的平稳。大臣尽依,百姓皆服。

  从此大清进入了嘉庆皇帝的时代,乾隆虽然未死,但也缓缓步入了深宫之中。

  一朝皇帝,两宫授受。

  乾隆虽然早已脑沉目昏。但是此刻,他很清醒。